NTUGeo

理學院

臺大

大學部招生資訊

國立臺灣大學地質科學系入學資訊

學系介紹

國立臺灣大學的前身是日本臺北帝國大學,成立於民國17年(1928年),是臺灣最早設立的大學。民國29年(1940年)理農學部擴大編制,其中理學部門改編為化學、地質學、動物學、植物學四個『專攻』學門,畢業生授予理學士,奠定了地質系的基礎。民國32年(1943年)理農學部分立為理學部與農學部,地質學科為理學部下設四科之一。民國34年(1945年)臺灣光復後,日本帝國大學易名為國立臺灣大學,理學部地質學科改為理學院地質學系。民國44年(1956年)成立地質學研究所,開始招收碩士班研究生。民國59年(1970年)再增設博士班,成為我國研究地質學與培養地質學科人才之主要學術機構。為因應社會發展之需要,本所於民國82年(1993年)將碩士班分為地質組與應用地質組,並於民國89年(2000年)更名為地質科學系。

本系之學術研究重點領域,不但包含傳統地質學(如礦物岩石、地體構造、構造地質、地質資源)、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地質災害(山崩、土石流、火山、地震等)、環境地質學,還有日益重要的全球變遷研究等。

本系設置二十餘間實驗室與諸多先進的研究設備,其中更包含全臺灣目前唯一一台用來進行碳十四定年和其他宇宙源同位素的測量的AMS加速器質譜儀,以及電子微探儀、氬─氬定年設備、X光螢光分析儀、化學分析實驗室、X光繞射儀、感應藕合電漿原子放射光譜分析儀、感應藕耦合電漿質譜儀、穩定同位素質譜儀與稀有氣體分析質譜儀、沉積實驗室、熱螢光實驗室、地質材料力學實驗室、地形測量儀等。 

 

課程介紹

大學部畢業生畢業學分128學分,由共同必修(12)、系訂必修科目(52)、通識課程(15)、選修課程(52)組成。必修科目安排在大一~大四,讓同學能夠在修完本系必修後有更多時間去探索自己的興趣。
各系所必修科目及應修學分資料查詢
臺大課程地圖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學分數
共同必修 國文(6)        12
英文(6) 進階英文一、二(0)    
服務學習甲(0) 服務學習乙(0)    
健康體適能(1) 專業運動學群(2)    
專業運動學群(1)      
系訂必修 微積分1、2、3、4(8) 地球物質&實習(4) 地表作用與地形(2) 地質資源(2)  52
地質科學導論上、下(6) 地球歷史&實習(4) 地球化學原理(含實習)(3) 暑期野外地質(2)
  地球構造(3) 環境與工程地質(2) 專題討論(2)
  地球物理原理(含實習)(3) 野外地質學&實習(3)  
A群組(8)
通識課程  應修12或15學分(視國文領域採記方式),指定領域A1~A5、A8,詳見臺大共同教育中心
選修課程  選修52學分 

 

領域專長 

臺大自110-1開始推動領域專長,將發散的課程清單模組化,每個專長有明確的主軸,幫助大家有方向的探索。完成領域專長,在畢業時會取得學校頒發之領域專長證書。
本系開設七項領域專長:

  • 野外地質調查:野外地質調查技巧一直是地質科學相關領域中的核心與基礎技巧,透過串連地質科學系現有的進階野外實查課程與野外地質基礎知能培養的課程,本模組計畫將能讓修習此一模組的大學生有效,並有系統的培養相關的地質野外調查核心能力,並提供大三到大四學生一個明確的修習地圖,使在學生能在一年到兩年的時間中培養應用專業知識於未來研究與就業的能力,並降低學生盲目修習產生的時間資源浪費狀況。
  • 地震學:本模組的目標在於提供學生明確的修習導引以利地球科學相關領域的學生能有效率的習得地震學所需要的基礎知識與技巧,並充分應用其他相關課程中所習得的知識於實際研究與應用中。 地震學為地質科學相關領域中極為重要的研究方展方向。透過串連地質科學系現有的數學、程式分析與地震學課程,本模組計畫將能讓修習此一模組的大學生有效,並有系統的培養相關的地震學與地震地質核心能力,並提供希望進一步探究相關研究領域的學生一個明確的修習地圖,使在學生能在大學部的時間中培養應用專業知識於未來研究能力。
  • 關鍵區科學:本領域專長模組學習目標是從地球系統科學的角度出發,建立學生對於關鍵區中發生之各種交互作用的理解,地表過程所牽涉的物理、化學、地質與生物作用均涵蓋於課程內容,且著重課程間的橫向連結,透過實作課程對於關鍵區課題進行觀察與分析,綜合培養學生應用專業知識在實務課題的能力。 領域專長實行後,對本系學生學習所產生之效益。 預計透過本模組個階程的課程設計,將培養大學部學生掌握關鍵區相關知識、資料處理與分析、實作的基本能力,並拓展學生對於地球永續發展的視野,以奠定大學全人的能力與素養培育。。
  • 應用古生物地層:為有效解決目前高教問題「學用落差 社會失能」並針對大學畢業想先投入職場的大專生量身訂制之應用學程。 本領域專長現階段以大學生為主,具有結合各方面應用古生物地層領域教學資源之特色。本領域專長預期使本系、外系乃至三校聯盟之學生都能更有系統地增長相關領域的知能和經驗,為其職涯規劃與升學銜接創造更多機會。 • 近期目標:培養具有本領域專長素養之大學生。 • 中期目標:培養具有本領域專長素養之碩士生。 • 遠程目標:培養具有本領域專長素養之博士生。
  • 氣候的過去與現在:來自海洋旳觀點:We expect students who take this module could have trainings to understand/interpret evidence of Earth’s climate histories and have the scope to carry on research in this field. This module emphasizes the link between climate/ocean/geo sciences to industry (through geological perspective), to climate change consultancy, to green engineering. For those interested in research, this module will help build a strong foundation for them to carry out research in diverse fields of climate change/geosciences as well.
  • 地球化學原理與應用:透過本領域的學習,學生將了解地球化學的基本原理,對於穩定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碳酸鹽地球化學,數據資料分析,生物地球化學以及透過同位素指標追蹤自然界不同的交互作用與循環。本模組期待能提供對於地球化學研究與應用領域的大學部學生不同的研究面向與應用能力。
  • 地球物理學:如前文所述,地球物理為地質科學相關領域中極為重要的研究方展方向。透過串連地質科學系現有的數學、程式分析與地球物理學課程,本模組計畫將能讓修習此一模組的大學生有效,並有系統的培養相關的地震學與地震地質核心能力,並提供希望進一步探究相關研究領域的學生一個明確的修習地圖,使在學生能在大學部的時間中培養應用專業知識於未來研究能力。

 

入學方式

*本項各所述資料請以當年度招生簡章為準

本系未有單獨招生管道,現有入學管道有個人申請、指考、繁星、希望入學等。個人申請、指考、繁星等請參考大學招生聯合會委員會,希望入學請參考臺大希望入學招生專區

個人申請酌參:
個人申請採計「國文、英文、數學A、自然」四科。
審查資料:修課紀錄(A)、課程學習成果(B書面報告、D自然科學域域探就與實作成果,或特殊類型班級之相關課程學習成果)、多元表現(F高中自主學習計畫與成果、G社團活動經驗、H擔任幹部經驗、M特殊優良表現證明、N多元表現綜整心得)、學習歷程自述(O高中學習歷程反思、P就讀動機、Q未來學習計畫與生涯規劃)

入學考試採記科目: 
入學考試採計科目為「國文、英文、數學甲、化學、物理」五科

 

學系活動

學術活動:
本系所有演講都會公告在系網頁演講公告處,學期中每週五上午11:00-12:00固定邀請學者來系演講。
每年4、11月會舉辦青年論壇,全系同學有研究構想或成果皆可參加,和同學、學長姐、師長交流。

一般活動:
可以參加系學會相關活動

海外交流:
本系與美國猶他大學(The University of Utah)地質與地球物理學系訂有雙聯學士學位合約,在學期間可參加甄選,詳情可參考本系網頁。

可參加全校海外交流,如交換、訪問等,請參考國際事務處-海外教育計畫

獎學金:

  • 傅鐘獎學金(100,000/學期/四年)
  • 鍾幸良先生獎學金(8,000/月/一年)
  • 希望獎學金(100,000/學年/一年)
  • 阮維周教授紀念獎學金(10,000/次)
  • 故何君先生紀念獎學金(10,000/次)
  • 財團法人俞國華文教基金會獎學金(10,000/次)
  • 美國友梅縫紉會獎學金(5,000/次)
  • 中華民國地球物理學會獎學金(20,000/次)
  • 朱家驊先生紀念獎學金(5,000/次)
  • 錢思亮獎學金(30,000/次)
  • 張秀雄先生、陳淑美女士夫婦回饋獎學金(25,000/次)

職涯發展

  • 政府工務局單位、建設局單位
  •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礦務局
  • 石油公司、電力公司
  • 工研院能源與環境研究所
  • 營造、能源開發、石材探勘公司
  • 工程顧問公司
  • 國家公園
  • 各級博物館
  • 國、高中小學地球科學教師
  • 學術單位